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媒体报道媒体报道

“一带一路”看海南:南洋归客的街市

【字体:↑大 ↓小

一骑楼老街上,2015重点网络媒体海南行采访团观看当地舞者表演竹竿舞。

一条中西合璧的老街,一缕沁人心脾的茶香,一梁一柱渗透着历史沉淀的古朴味道,一砖一瓦记录着岁月过客的喜怒哀乐—— 一点一滴的零散碎片拼接成老海口人心中的骑楼老街。

海外网6月24日电(记者 刘凌)“一带一路”看海南2015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海南行采访团24日上午走进海口“历史文化名街”骑楼老街,体验极富中西特色的昔日侨乡文化。

柱廊、尖顶、百叶窗……南洋气息浓郁的的骑楼老街与华侨华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20年代,经历了民国初期动乱的海口迎来了一个商贸复兴期,出闯南洋的侨商回乡置业,在水巷口旧骑楼的基础上,改建扩街,延伸出现在的骑楼街区。如今,因孙中山先生在此歇息而得名的中山路上,60多家老商号仍然沿用清末民初时期的建筑风格,旧主多为海南知名华侨华人。

归乡客带来“舶来建筑艺术”,中转客也在来往间影响着老街的面貌。“这里是离南洋最近的地方。”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赵爱华介绍,骑楼老街一带曾是“下南洋”路上的重要驿站,来自广东广西前往南洋的华侨华商多在此地补给。

经历百年变迁,昔日的侨乡风貌在“修旧如旧、修旧如故”的理念下仍然保持着古老味道。“一百年前是这样,一百年后还是这样”赵爱华这样描述老街的整治原则。2007年3月,国务院将海口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年6月,海口对五条老街启动历史文化名街保护性改造工程。“虽然历时5年,但我们相信精工出细活儿。”赵爱华指着改造前后的骑楼照片如是说。

据悉,老街的修复工作采用灰塑工艺,通过剥离取样,调配出最接近建筑原本色彩和材质的材料,以还原别具一格的侨乡文化。

今天的骑楼老街,欧式的雕花门窗里摆放着本土风情的木龛与神台,白色的立柱长廊间点缀着串串的红灯笼,咖啡飘香的廊桥下老海南人拾笔写下行云流水的“厚德载物”。一座牌楼写着一种“和而不同”的风情。

老街的未来并不仅限于“还原”,在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香港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的国内外专家和海口居民的积极支持下,骑楼老街正在演变成为符合当今商业发展潮流的“南洋骑楼城”。这条成就了南洋归客乡梦的百年老街,也将承载未来开创者的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