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海口人,但在这里生活久了,总是常常听人们说起老街。周末了,妹子们逛街压马路,三五成群约起来,就往解放西、得胜沙去,淘几件时兴的衣服、吃几份馋嘴的小吃……家里盖了新房接了新人,要添置家电家什日用百货,到博爱路买布艺小商品、中山路置灯饰五金、新华南办家用电器,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张罗一圈就基本齐全了……春节过年,办年货买特产,东门市场的海鲜干货,博爱南的灯笼对联,东湖的花市盆栽,逛一圈老街,年味就足了……这就是海口老街,无论何时都有着海南人生活里所需要的那份依赖和满足……
2013年修缮完成的中山路,街面精致又有味道,原本是卖五金灯饰的一条街,已转变为旅游休闲文化一条街。2015年春节后的第一天,我带家人去中山路,竟在那里碰见不少熟人朋友,看来,除了万绿园和假日海滩,如今人们又多了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骑楼老街。那么,到骑楼老街可以干什么呢?让我来告诉你!
1约三五好友闲坐,体验海口慢生活
推荐咖啡休闲店:自在咖啡、力神咖啡、蓝庭咖啡、老船长咖啡。每一个装修都独具一格,楼上楼下、楼前庭后别有天地,进了里面便屏蔽了尘世喧嚣,最适合三五好友一起闲坐发呆,感受静如流水的光阴。
自在咖啡
你从门口一进来,入了厅堂后面,扑面而来就是这一满眼的绿色,你惊喜不惊喜?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自在咖啡,店内带的后院非常有味道。这后院的布置也就像它的名字,我们一生寻寻觅觅百转千回,不就为了个自在?这是戏台,后院常常有戏可看!戏台的对面有咖啡雅座,其实我更喜欢这里清净的时候。这里的场地可以做小型的朋友聚会活动场地,不过是收人头费的,打听了一下,据说20一个人。 老船长咖啡 来看看老船长。一楼是卖船木家具,二楼的咖啡间就别有天地,很多用心的小盆栽点缀在窗台上,我们在这里拍到最有味道的老街街景。是这些充满生机的颜色装点了老房子新的生命。墙上还有老街的老照片。你这边刚看完老街的过去,一转头往窗外,又能看见老街的今天,这种时空穿梭的感觉就在一瞬间完成。这精致,这情调,都有了……
我们接着看。力神咖啡,是老品牌,前段时间偶然进去,发现里面人真多!!而且以海南人居多,生意好像很不错的样子。也许人们来这里喝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种南洋情怀。
蓝庭咖啡
海口的五指山路有蓝庭城市酒店,路过时曾发现,它虽然身处闹市中心,但还是很独树一帜地保持着很精致很小资的样子,据说一个小小的市区酒店还开辟有带泳池的后花园,所以感觉这个老板一定是个很懂闹中取静的人,而这个蓝庭咖啡貌似正是它旗下的咖啡厅。我没有进去,就在外面看了看。
2品老街美食,感受舌尖上的海南
如果一条新街想要聚拢人气,先搞美食吧,这一定是百试不爽的办法。不过新修缮后的骑楼老街或许是还没放下身段,或者说他们最终是想走阳春白雪的路线,所以,一般的街头小吃美食,特别是海南本地特色的小吃,在新修缮的老街街区还不多,当然我认为已经有的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美食店,可以代表将来老街美食产业的三个方向:海南本土老字号美食、以东南亚为代表的世界各地特色美食、升级包装后的海南本土特色小吃和土产。
海南本地老字号
第一个,是中山路西头的文昌鸡饭店,这家店是海南本地老字号店的代表之一——老街鸡饭。每次经过,门庭若市,而且餐桌从店内摆到街头上,很热闹。别觉得不太雅,要的就是这热气腾腾的氛围。
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美食
第二个,是东南亚美食特色“娘惹”菜,代表美食店有水巷口林记、中山路彬村山。当然也有“娘惹”这么个令人想入非非的名字,正是南洋文化的一大特色。什么是娘惹菜?百度告诉我,“娘惹”是东南亚一带对女性称呼的翻译,“娘惹”美食见证了马来人与华人的联姻喜庆,代表了浪漫丰富的娘惹美食特色。 位于水巷口的林记,是入驻老街比较早的一家。上面有一张是他们家的椰浆包饭,刚端出来的时候是包起来的,很精致所以也很小,不适合饭量大的人,其实主要特色在于酱料。中山路东段的彬村山,也是东南亚餐厅,彬村山是海南一个华侨农场的名字,想必老板也是有故事的,菜式如何没试过,只是经过拍了几张照片。
海南本土特色小吃及土产
第三种,是以椰语堂为代表的海南本土特色小吃的华丽变身。这些原本出身于街头巷尾的海南本土特色口碑小吃,比如大名鼎鼎的清补凉、鸡屎藤等等,在保持原制作工艺和口味的基础上,经过包装提升,从街头走进厅堂,并打造了一种可复制的标准化流程,这为海南的许多特色小吃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高端市场。 椰语堂的清补凉是经典,味道口感也非常之好。也许很多人都知道新华南街头有一个很出名的路边摊,但吃过椰语堂的之后,就显得路边清补凉味道的寡淡了。当然,入了厅堂的清补凉身价也是翻了几番的。 中山路上还有一家卖儋州古法制作的土糖——拉乌红糖,是本土特产的代表之一,春节期间他们在包装上下了点功夫,立马感觉就成了高大上的伴手礼。至于品质,我尝过一口,味道确实还不错。
3淘选特色纪念品,体验海南文化
既然是旅游休闲产业一条街,那肯定少不了纪念品啊手信啊,中山路上已经涌入了一大批特色旅游纪念品商店,比如特产类有骑楼集市;工艺品类有好几家卖砗磲纪念品之类的,创意文化产品类有卖手绘明信片文化衫手工艺品的如多咪会馆等。还有画炭画的炭画世家韩老师、写书法的潘老师等等,一批了不起的海南本土民间艺人的驻扎更为这老街增添了几分厚重的文化味儿。
一个又一个让人流连驻足的精致店面进驻进来,老街开始恢复它往昔的撩人姿色。各种书画摄影展、艺术节庆、影视创作等文化活动在老街找到了他们最理想的栖息地,滋润着老街的文化之魂。人们内心所期待的那种老街情调似乎开始隐隐约约地回来了!骑楼老街的改造被国内业界定义为“海口骑楼模式”,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保护同盟将把2015年的年会活动搬到海口骑楼老街来。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海口骑楼老街会成为海南的一张骄人名片。